生态修复的基础工作是控源。湖泊和河流的生态修复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控源难度大,控源是影响修复的主要方面。
环境管理是环保之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为此,环境管理必须先行,需要强化三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的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完备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设置先进、精准的计量考核系统,培养优秀精良的环境管理队伍,这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其次,强化环境管理进入经济领域的通道。一定要将环境管理渗入到经济领域,提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产能,并把环境管理融入税收政策,用税收杠杆去橇动环境保护行为。第三、把环境管理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环境管理带入行政管理体系,使行政官员在环境保护方面化被动为主动;把环境管理融入百性的日常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规范日常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增加人民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意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职能。
目前,环境修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环境问题需要引入市场手段,但面对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市场手段是不太好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管理推动和国家投入。要从源头控制污染,就要充分重视环境规划,应把环境规划纳入到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开展城市规划、行业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开发区规划等各种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不足、力度不够,应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到各种规划的核心内容,因为在进行开发活动中没有环境保护支撑的规划将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在进行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各种规划中应将水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到规划的重要内容,应以水为主线,以水资源量和水环境承载力为限制因素,进行城市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的相关规划。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及区域所面临的地下水漏斗、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问题,都是缺失水环境保护规划而无序发展的后遗症。
不从水资源角度去规划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将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考虑,前期的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工作做的不扎实,就会给以后的治理、修复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 |
中国的环境问题随着近30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集中显现出来,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修复压力非常大。发达国外在环境修复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环境保护意识觉醒比较早,从环境质量状况来看,中国至少落后国外20-30年。
意识的觉醒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当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会回过头来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有报道认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政府等各方面都开始重点关注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列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领域,他指出科技部的“水专项”重大计划的启动就是契机。
水环境修复市场前景大。一方面降水量的减少、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西北、内蒙草原的一些湖泊和湿地呈萎缩态势;二是水体污染问题很严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地,很多城市的河湖成为了排污口。水环境修复在国家层面觉醒的大背景下,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上海的苏州河治理、北京小清河、温榆河等河道修复、广东等几个城市也都陆续开始了河流修复工作,已经有一些工程案例,工作都取得较大的成功,这些工程案例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开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前景也不容忽视。政策层面,环保部的“三定方案”中已经提出了土壤修复的环境污染防治内容,环保部的生态司、科技司也已经着手开展相关的工作,如要求企业在搬迁中,对土壤进行评价,并将其纳入到交易成本中;同时,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也在建立,正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配套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已发布,土壤环境评价技术规范正在制订。
水环境修复应由从末端治理转为源头控制,“点源”“面源”治理相结合。水环境污染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超过其可承受的污染物负荷,尤其是河流、湖泊等大水体和地下水,与工厂的污水处理不一样,一旦污染,很难根治。
根据中国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必须先解决水质问题,然后水生态问题。国内外的水环境修复大致思路是一致的,必须先解决排污管道、排污口问题,这是水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从源头进行控制和管理。目前国外很关注水生态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