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在这岁月更替之际,中国固废网按照惯例开展了年度企业评选,评选出了“年度十大影响力公司”和“固废优秀工程技术公司”共18个上榜企业。其中后者是面向工程技术公司新设的一个评选项目。
“年度十大影响力公司”的主要标准是各固废处理企业的项目总处理能力和当年项目运作能力及行业影响。对比上一个年度,我们发现,老牌固废处理服务企业威立雅环境、上海环境、光大国际、中科通用、桑德环境、深圳能源、金州环境等依然位列其中。同时,伟明集团、中国环境保护公司、绿色动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以固废处理投资运营为主业的企业新进榜单。伟明集团是民营企业的代表,十多年来,伟明集团以技术为依托,采用BOT和EPC等方式,在浙江、江苏、海南等地建设15了座垃圾发电厂,目前已建和在建工程的垃圾处理能力超过11000吨/日,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中国环境保护公司是“国”字号老牌环保公司,近年来,公司重视在固废领域的拓展,凭借在投资、资本运作、市场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固废行业市场上已有突出表现。入选的关键还在于,一旦“国”字号对固废产业重点关注,其市场影响力将是巨大的。和绿色动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样,他们是国资固废企业的代表。
“固废优秀工程技术公司”的主要标准是各固废处理企业的固废处理技术及工程设备承包的综合能力。其中,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全面、工程和设备能力等突出特点位列榜首。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是中美合资的具备投资运营能力的固废处理公司,已建设、运营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技术实力强劲,如果股东方面的支持充分给力,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前冶金部下属的大型工程技术集团公司,在城市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建设施工方面具备强大的能力,业绩众多。公司也已经向投资运营业务方向进行尝试并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大气治理脱硫除尘方面起家的公司,随着固废处理市场的升温,转而进军城市垃圾处理,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以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及“一站式”环保服务为目标的公司,开展的业务包括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处置、废物的综合资源化利用,逐步确立了在工业废物处理处置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公司积极探索中国“城市矿产”报废资源的开采模式,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等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成为中国电子废弃物与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的技术先导企业。中天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自90年代初创立以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化环保产业集团。下设5个子公司和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从事工业及危险废物处置与利用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供货、安装调试、工程总承包及投资运营业务,业绩遍布重庆、陕西、青海、河南、江苏等地。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服务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公司。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城镇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发展,尤其注意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催生了渗滤液处理的市场发展,北京洁绿是这一块业务的典型代表。
回首中国固废业走过的历程,感受行业发展脉搏,我们有理由期待新的一年将会掀开固废产业化盛宴的帷幕。
服务需求——城市化进程继续催生
城市垃圾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城市化阶段和城市化模式,必然伴随不同形式的垃圾问题。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在超大型城市人满为患之际,二线三线城市继续放开进城的限制,城市居民人口继续高速增长。由此,城市垃圾数量的激增。2000年至200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为4.9%。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人口数量、居民生活消费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预计今后10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将按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将达2.5亿吨。按照规划,我国到2020年才将实现城市垃圾零增长,但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运输、处理处置体系,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其中36个大中城市达到90%。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约1.16亿吨,无害化处理率约69.91%。除了一般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电子电器废弃物、有毒有害工业废弃物、医疗废物等的规范化收集、处理和处置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显现。综合来看,固废处理市场需求巨大,固废处理行业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公民意识——觉醒与理性化
近年来,反对垃圾处理场建设,尤其反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的事件风生水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焚烧事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和焦点。对于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当地民众几乎是到了怀疑一切的地步:政府的选址决策程序、焚烧设施的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焚烧技术的选用、二恶英的检测等等。以至于垃圾焚烧厂的选址与建设已经成为了典型的公共决策危机。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转机。2010年关于生活垃圾焚烧的全民大讨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逐渐得到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府、专家、公众、媒体对垃圾焚烧的问题实现了理性回归。关于垃圾焚烧的技术本身的争议已经弱化,社会的关注更加偏重于垃圾焚烧的规范化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大家意识到,垃圾焚烧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还跟政府监管水平、监管力度和监管决心有很大关系。一些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积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管理政策——加强规范化和鼓励引导
2010年,国家固废管理有关部委发布了6项政策法规,分别是:
●《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2010年第6号公告);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 ;
●《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1020号);
●《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关于加强二恶英污染防治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 。
此外,还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11个标准和规范。这些政策、标准的出台,旨在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促进固废产业的规范化发展,鼓励我国环保设备的研发,提升环保装备水平。
另一方面,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技术选择——在争议中寻求共识
从客观来看,我国固废行业仍然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技术路线显得混乱,争议难免。固废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争论仍然持续着。但在2010年度中,已经看到这种争论的积极效果,就是逐渐形成一些共识,即应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稀缺情况、垃圾处理量、处理要求、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偏好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选择。
在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是适宜的。而在土地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填埋是合适的处理工艺。国内现在提倡垃圾分类,但真正做到很好的分类,需要较长时间。即使分类做得好,最终仍然有综合混杂的垃圾需要处理。根据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核心技术为好氧堆肥发酵的垃圾综合处理工艺也有较大发展空间。
商务模式——走向规范和成熟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以政府投入为主。随着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深入,在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前进取得重大进展、商务模式逐步成熟之后,城市固废处理的商务模式也趋于成熟和规范,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大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采用非政府投资方式建设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有100座左右,约占全国设施数量的20%。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受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已经形成了BOT、TOT等多种投资建设模式并存的格局。
固废处理产业化发展至今,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逐渐形成,成为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中国固废网相信,本次评选或有偏颇和遗漏之处,但总体上看,本次评选产生的18家企业代表了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的产业力量面貌。
当需求客观存在着并发展着,当投融资引导政策打开资本的闸门,当民众的认识更趋理性,当技术选择有范式可循,当商务模式为资本市场所接受,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固废产业化盛宴的帷幕就要开启!
|